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心动不如行动

  声音搜索实现了!http://www.midomi.com/ 刚刚看到这个网站就震惊了,虽然还没尝试,但该网站号称可以通过用户哼唱来搜索歌曲!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在想 Google 怎么没有声音搜索——注意,不是现在那种 mp3 搜索什么的,包括图片搜索,其实都是针对文本在做文章。歌曲搜索不过也是搜索曲名、歌手这些字符串,图片搜索也只是搜索图片的说明文字,说到底都是文本匹配的问题。
  而声音搜索就不一样了,涉及声学原理自不必说,需要避开音色的影响,找出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旋律、节奏型什么的(这些都是我当初想到的,但显然无从下手),也就是说做匹配做搜索不那么简单,现有的文本索引技术估计也帮不上什么忙;第二,声音占的空间大,要想使声音搜索实用,所用存储设备的容量和速度都有很高要求……
  另外,像从图片里认出人来这个技术已经有了,模式识别么,可是实际的产品还没有广泛见到,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匹配的难度。
  基于文本的搜索匹配固然有其便捷指出,但这也依赖于文本的正确性,比如图片说明文字、比如 mp3 关联的元数据(曲目名、创作者等)诸如此类,可以说目前的这些搜索还是在利用人们积累的文本搜索的长处,而没有开发出真正的匹配方法。今天,midomi 被我看到,引我思考……
  总之,真想做就赶快!虽说在人类这个层面上,公开出来造福大家,谁先做出来都一样。

Diablo for a week

上周从大拿处看到了 Diablo III 的 Trailer,心潮澎湃间不禁找来一代重温,到现在整整一周了。
这一周来,她有效地节制了我无限(包月,没有限制,不是没有界限)的上网时间(打的是单人任务 Single Player),但甜蜜而又残酷地剥夺了我宝贵的睡眠时间。
运行在那台八年前买的老机器上,感觉游戏的效果还是很好,游戏性还是很高,于是我再度沉浸在剧情中……
用 Warrior 就能听 Judicator (Protoss) 的声音,用 Rogue 就能听 Kerrigan (Zerg) 的声音,顺便怀念一下星际~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切记切记~
对了,今天是申奥成功七周年,也不容易啊~

“乐儿,我错了~”——又被点了……

1  你认为男女朋友分手后还有可能做朋友?
答:我希望也相信如此。
2、 你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一个人?
答:我不知道了。
3、 最近最郁闷的事?
答: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很不够,不能迅速实现自己的想法。
4、你觉得你的什么地方最好看?
答:好像没有哪里好看……
5、你最想去的地方?为什么?
答:科罗拉多大峡谷,我是不是说过啊,因为有很多远古遗存,而且算出国……
6、最近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答:重温 Diablo~
7、你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答:小心眼,绝对是小心眼!
8、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答:认真吧,把事情做好就靠认真了。
9、 你爱你的工作、学习吗?
答: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很满意,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才算爱……
10、你会爱另一半的缺点吗?
答:为什么又是“爱”……不能称作爱吧,接受但不赞同。
11、许下你的第二个愿望?
答:等等,谁把第一个拿走了?希望大家都健康快乐(都听腻了吧)!
12、被朋友误会你会如何?
答:尽我所能解释事情的原委。
13、爱情的过程和结果那个更重要?
答:我想是过程吧。
14、如果可以改变的事是什么?
答:那还用说,视力和常人一样!
15、世上有没有至死不渝如童话般的爱恋?
答:有吧,不能太绝对了。
16、三年后的我会是怎么一个样子?
答:我怎么会知道你会是什么样子?我又不是未来佛弥勒,善哉善哉~
17、爱情和事业只能择其一,你会选择哪个?
答:那就事业吧,尽管不太情愿……
18、会不会永远等待你爱的人
答:先把前面那些关于“爱”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轮到这个问题。
19、爱情,你需要多少年?
答:X。
20、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答:曾经让一个很好的女孩伤心……

点点点,点着了算

又被点了……好在这回没那么麻烦,不需要删除一题增加一题什么的……
1.给自己贴个标签, 就是…就是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或短语(比如绿色, 臭美, 神经质, 抑郁 ,环保主义者,迷信…等等 好的坏的什么都行 )
编程爱好者,小心眼,心理年龄偏小。
2.认为和你生活在一起的爱人,性格上最应该具备的特点?
先不说我是否认为自己能有个爱人……性格多变都成,但要适时适度,今天早些时候正好在酝酿一篇和本题有些近似的小文,希望能尽快奉上,不然又该懒得写了。
3.觉得自己如果年老,最先衰竭的器官是哪个?
眼睛。
4.认为自己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者? 觉得这对你的生活影响大么?
悲观主义者。比较大,迫使我找乐。
5.当你感觉自己快要发怒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能控制住情绪?
迫使自己想象多年之后回想此事时的情况。
6.下面哪些词用在形容一个人时最杀伤?
a.脑子不够使  b.没有异性缘  c.幼稚 d.说话不着调 e.很难改变
a, c, d…see it?

逝者既逝

目睹、耳闻、感同身受
生离死别 死里逃生
生命的奇迹 团结的力量
 
逝者既逝
而他们与家人朋友共度的那些日子
那些曾经的幸福欢笑、温馨甜蜜
哪怕是这灭顶的天灾也无法夺走
不是吗
因为,共度的一切都已经成为生者生命的一部分了
 
四川雄起 中国加油

Remember? We Are Ready!

  曾记否?“给北京一个机会 还世界一个惊喜”。93年的中国,即使没有受到悉尼贿选的影响,恐怕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充足的信心举办好世纪之交的奥运会。口号中略藏的祈使式的口吻,时人(彼时之人,非时尚之人也)不免辛酸,现在看来则有些释然。老白那时还是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依稀记得学校发放的刊物中有相关的报道。无奈当时对奥运所知有限,对世界形势更是几(几乎啊,可不是量词)无所知,只有自然而然的惋惜吧。
 
Remember? "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 还记得吗?“新北京 新奥运”。北京不再是那个需要以请求的口吻来申办办奥运会的城市。北京乃至全中国的发展,世界有目共睹,无需多言。八年的时间,让中国成为奥委会委员心中几乎唯一的候选。
 
Since we have "One World One Dream", go "Light the Passion Share the Dream"! 我们拥有“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所以我们要“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此次的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可谓盛况空前,充分展示了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望和良好姿态,无疑也是奥林匹克的社会意义的体现。尽管伴随着圣火的传递,显露出很多扭曲的嘴脸,响起了很多恶毒的声音,但整个人类的梦想和追求是不能被亵渎和利用的。
 
Now, "We Are Ready"“北京欢迎你”。至少在做好奥运东道主上,我们应该也可以做很多事情。记得很早以前看过报道,日本观众观赛离场后没遗留丁点垃圾,令全世界惊讶,也就是说包括欧美那些自认为民主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都没能做到。那么,咱们中国人能做到么?能做的更多更好么?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做得更好!借此反华势力大肆鼓噪之际,我们眼见到国人乃至全球华人如此紧密地团结一心,维护中国,维护华人的形象和尊严。生在北京、身在北京的我们,除了游行示威、摇旗呐喊,也不要忘了我们对全世界爱好和平、支持奥林匹克运动的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To all peace-keeping or even peace-breaking individuals or organizations,
致一切爱好和平或破坏和平的集体和个人:
WE ARE READY TO SHOW YOU A GREAT OLYMPICS AND UNITIVE CHINA!
我们将在上下齐心的中国为你们展示一次精彩的奥运盛会!

由《老鼠火星历险记》想到的(一)——缘起

昨天偶然想起儿时看过的一部动画片,我把它叫做《火星老鼠》,后来在网上查到很多名字,比如《火星上的小老鼠》《老鼠火星历险记》等,根据片头显示的英文名字——The Advantures Of The Mouse On The Mars,觉得选作本文题目的这个比较忠实地反映了原意。

这是产自德国的动画片,号称上世纪70年代上映,80年代引进我国(要不怎么让我赶上了呢)。直到再次看到这部动画前,只依稀记得一只大脑袋老鼠在一个星球(说是星球,因为视角是从星球侧面平视,能看到其全貌,所以看起来像个表盘)上走。网友们还记得长满糖果的树什么的,我却直到再次看到才“记得”。

《老鼠火星历险记》海报

与这只大耳朵大脑袋的小老鼠阔别多年,虽未一见如故,却仍忍不住开怀大笑。不能一见如故,估计源于记忆本不牢固深刻;能够开怀大笑,确是因为画风质朴人物可爱!单从追忆童年、放松身心、打发时间的角度都要推荐一下,更何况此片还引发了老白一连串的思考。

已经迫不及待的读者可以去土豆上过过瘾了:经典动画—火星上的小老鼠 合集豆单–视频-在线观看-土豆网。下面粗略列出几点感想,准备在以后的文章中一一详述。

艺术就是艺术,不可能为技术所取代。技术为艺术服务能产生艺术品,单纯追求技术只能生产出产品。暂定副标题《技/艺》。

计算机是人类的工具,既没必要不用,也不应该滥用。暂定副标题《工具》。

如果任何个人、集体、国家的经验和教训都能成为全人类的财富,那该是多好的事啊。单纯因为意识形态、国家、种族等的相同或不同,就盲目地全盘接受或武断地彻底否决,这恐怕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佳方式。暂定副标题《师夷》。

寓教于乐,应该首先让受众喜闻乐见。在能否让人接受这件事上,形式比内容更重要。暂定副标题《教寓》。

目前能想到的大概就以上这些,希望借此机会好好记录一下自己此时的诸多观点。至少希望读者也能看着这只可爱的小老鼠,发出会心的微笑~

By The Side Of Fireworks

  从未以水平视角观察过空中绽放的烟花,今天尝试了一下,很有意思。
  以往争先恐后只求飞升的过客,现在却成了热情似火急奔左右的朋友。
  的确很让人为之所动,虽然这一时的喧闹不过是无数个此起彼伏的孤寂。
  瞬间的迸现既已逝去,却仍有细淡的烟尘和刺鼻的气味在空气中迟滞地飘移……
  本命年的首篇,本来想写友谊驱散孤寂的……差不多差不多,还没有跑题。
  另:其实春节的鞭炮之声还让我想起了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攻打伊拉克……或远或近此起彼伏的五彩闪光与爆鸣之声,恐怕只能以战争场面比拟了。倒是明显感觉大家素质提高了,能让大家睡个安稳觉了。

Bread Crumb On Pages Reload1

Several days ago, when I was about to finish my bed time reading (not a fairy tale of course, but for the same purpose of making my eyes closed), I noticed that there were (or exactly, there have been) something like bread crumb on each page of the book (since the book was released from the printing house).
 
Notice that this weblog is nothing about diet, or lifestyle, but something more inedible. When I mentioned bread crumb on pages, I mean the BREAD CRUMB of a WEB PAGE on the Internet as well as the HEADER of a PRINTED PAGE from a paper book.
 
The Bread Crumb on Web pages is something like a roadmap that traces the path of your navigation within the website tree, from the root (homepage) to the leaf (perhaps the title of a post or a passage you are reading) step by step. With the bread crumb, users can easily jump to upper levels, and even sibling levels of a certain level of the website (see MSDN for example).
 
You may or may not notice that the old-fashioned printed books also have the same thing serve as their bread crumb, the header. Usually, the footer of a page contains the page number, and respectively, a header showing which chapter the page is in. A Chinese dictionary always has the header telling you the pinyin and Chinese characters the page covers, so you may quickly jump to the page you want without turn back to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dictionary to look up in pinyin index or division header index.
 
I’d like to call such things the USEFUL DUPLICATES, while there are USELESS DUPLICATES. The header mentioned above can be treated as the copy (that’s why I call them duplicates) of the contents or index of the dictionary, but it’s useful when you want to perform a quick jump between pages (don’t try it before you got a book large enough to be step on). But thinking about a header just has the title of the book or the first level of contents, it may become useless. I guess the editors use the header like that as a decoration, but not a helpful tip.
 
So, it’s very important to figure out why before you copy others good practices. Or you may miss the benefits it provide and introduce more inconveniences (that no one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o your reader/user/audience, etc.
 
Reload1 后记:原文发布后收到了一些负面评价,本在料想之中,但心中难免不悦。遂督促自己及时修改,于是有了此篇。